10月29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發起、委托中國國新設立和管理的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啟航,基金首期募集510億元,支持國資央企補齊產業短板弱項、布局前沿創新,引發媒體關注。在同期舉辦的“媒體進國新”之“走進央企戰新基金”活動中,多家媒體記者現場參加央企戰新基金發布儀式,刊發多篇報道。?
今天,推出系列報道第8期:中國經濟時報推出的《聚焦央企戰新產業發展專項 首期募集510億元央企戰新基金啟航》。

首期募集510億元的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以下簡稱“央企戰新基金”)日前在北京發布,該基金由國務院國資委發起,委托中國國新設立和管理,中國國新擬出資約150億元。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李鎮表示,加快發展戰新產業是黨中央賦予中央企業的使命重托,設立央企戰新基金是支持中央企業戰新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招。基金應堅持新定位、新打法、新隊伍、新機制,以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線、以服務央企戰新產業發展為本位,推動資本鏈更好地服務產業鏈、創新鏈,助力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有企業研究室主任賈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當前設立央企戰新基金恰逢其時。“十五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明確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央企戰新基金正是中央企業積極建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的重要一環。
中國經濟時報獲悉,該基金存續期限13年,其中投資期5年,管理和退出期8年,基金將緊密圍繞中央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求,按照“產投結合、以投促產”打法,圍繞“投早投小投硬投長期”,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戰新產業發展專項工作確定的相關領域開展投資布局,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相關領域。
北京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孫碩表示,北京市牢牢把握“四個中心”功能定位,搶抓未來產業變革機遇,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著力構建“2441”高精尖產業體系,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十五五”期間將強化創新賦能、健全支持體系、共建開放生態、深化企地協同,為央企戰新基金在京發展做好服務保障。

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思偉表示,中國國新將按照“新定位、新機制、新模式、新隊伍”工作方向,堅持高效規范運作,將基金打造為產業資本“放大器”、產業生態“連接器”、產業創新“探測器”、產業發展“加速器”,力爭在國資央企內立好工作標桿。

基金首期的出資方包括中國移動、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石油、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電科、國家電投、中國寶武、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中煤集團、中國物流和北京市西城區等。中國石化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趙東表示,此次與中國國新等共同發起設立央企戰新基金,是打造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的有益探索,期待構建“科技創新+資本運作+產業賦能”深度融合的戰略創新生態體系,形成“投一個、帶一鏈、興一片”的乘數效應。

賈濤認為,中國國新設立運營央企戰新基金,一方面是中國國新以往有較好的業績與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也是面向未來,積極改革探索國資基金的“新定位、新打法、新隊伍、新機制”,在實踐中去不斷完善總結,打造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的成功經驗與模式。
據悉,國新基金已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是入選企業中唯一一家專門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中國國新已逐步形成了以國新基金管理公司為統一管理平臺,涵蓋國風投基金、央企戰新基金、國新創投基金等12支基金在內的,系列化布局、差異化定位、協同化發展、市場化運作的基金布局。截至目前,國新基金總認繳規模超310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超320個,金額超1200億元,國新基金投資戰新產業投資金額占比超過80%,實現了9個子領域全覆蓋;投資原創技術策源地項目58家,金額超40億元;投資產業鏈鏈長企業18個,金額近50億元;投資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80余個,金額超過1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