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金融時報發布《精準“引灌”金融活水 攻堅之年中國國新多措并舉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報道中國國新積極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綜合運用專業化、多樣化的工具手段,面向中央企業提供差異化、特色化、數智化、一站式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現全文分享如下:

2024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助力文化創意園區融資、搭建形成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圍繞國有龍頭企業產業鏈部署金融服務鏈……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國新積極發揮功能作用,綜合運用專業化、多樣化的工具手段,面向中央企業提供差異化、特色化、數智化、一站式金融服務,多措并舉推進保理、租賃業務深化改革提升,精準“引灌”金融活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聚焦打造評級行業國家隊開展特色化改革探索,助力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更好地在中央企業落地。
多措并舉推進保理、租賃業務深化改革提升
當前,金融監管部門對類金融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央企客戶融資方式廣泛,對現行的融資租賃、商業保理業態帶來較大影響,中國國新所屬國新資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新資本)面臨著同業競爭日益激烈、業務利差持續收窄、信用風險不斷加大等挑戰,所開展的保理、租賃業務已不能再依靠單純的規模擴張來創造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迫在眉睫。
為此,國新資本在深研政策、全面摸底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替代性業務方案。積極開展“早春行”行動,班子成員分別帶隊赴10余個省份,與30多家央企、20多家金融機構及地方政府開展業務洽談,有效改變一直以來一季度投放不足的不利局面,為達成全年經營目標打下好基礎;借助發布央企商業保理合作平臺、成立央企融資租賃聯盟等契機,持續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市場化平臺的專業作用,聯合央企保理租賃公司共同聚焦央企主責主業,打造同業“生態圈”標準化產品,進一步穩住業務基本盤;大力推進金融科技賦能,探索央企產業鏈綜合金融服務新模式,梳理研究央企供應鏈金融平臺建設現狀,積極探索更加優質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在2023年2月央企保理五十人論壇第三次工作會議上,國新資本所屬國新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提出“央企保理公司聯合證券化融資解決方案”和“央企保理公司合作平臺建設方案”,助力央企保理公司提升自主融資能力、降低資產負債率。2023年11月,央企保理公司合作平臺正式上線,15家保理公司申請入駐并實現首單再保理項目線上落地,金額達4.59億元。
作為國新資本旗下的租賃業務平臺,國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于2023年開發“減碳租賃+鄉村振興”創新產品,向國家電投位于浙江、福建、河北、陜西等地的戶用光伏項目投放近25億元,打造“央企客戶建電站、國新租賃做服務、當地村民享收益”的合作模式,每年將為11000戶居民帶來不少于2000萬元的收益。同時,通過打造“12345全面風險防控體系”、發布《戶用光伏細分行業研究報告》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預判提供專業支持,確保風險管控執行到位.
精準“引灌”金融活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暢通各類資本要素進入實體經濟渠道。作為中國國新金融服務板塊重要部分,國新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新財務公司)自開業以來,始終面臨監管政策限制較多、拓展傳統業務空間有限等政策性結構性難題。例如,目前財務公司行業的統一監管政策基于傳統產業集團的特征制定,在為有限合伙制集團所屬企業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以流動資金貸款滿足資本運營型成員單位的資金周轉需求等方面,還存在政策與實踐不相適應的問題。
面對發展瓶頸,國新財務公司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堅定推進改革深化,練內功、強本領,向管理要效益。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專題交流等多種方式,加深對中國國新所屬企業的了解,及時發掘業務資源;持續推進資金集中管理工作,不斷完善資金賬戶體系,借助司庫建設契機加強制度流程建設;全面對照監管制度要求,梳理問題短板,制定整改方案,不斷筑牢穩健經營合規運營的發展基礎。
文字六0三文化創意(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0三)位于湖北襄陽,曾是當地知名企業。九十年代后,企業發展長期陷入低谷。劃轉成為中國國新所屬企業后,六0三逐步明確了依托歷史悠久的園區資源,打造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思路。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國新財務公司了解到六0三受疫情影響較大,亟需資金支持,第一時間通過線上視頻等方式開展盡職調查,量身設計貸款方案,及時發放首筆800萬元優惠利率貸款,幫助六0三迅速恢復園區建設,并在此基礎上及時獲得當地政府配套資金,最終六0三得以平穩渡過難關。2022年,國新財務公司充分考慮疫情持續的不利影響,為六0三進一步下調貸款利率,并延長貸款結息周期,最大程度減輕六0三的資金壓力。2023年,在實地調研中了解到六0三仍需發展資金后,國新財務公司隨即合理測算授信額度并快速審批,發放640萬元貸款,利率低于同期市場利率65個BP,有力支持六0三的經營發展。
在國新財務公司等各方支持下,六0三園區經過數年運營改造,目前已煥然一新,駐園企業數量和檔次不斷提升,客戶營業收入顯著增長,已成為襄陽網紅打卡熱點和文化產業名片。
深化改革打造評級行業國家隊
評級結果直接影響融資主體在金融市場中的地位,并直觀體現為融資成本。2019年,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國際),作為央企控股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始終錨定“建設世界一流評級機構”的總目標,聚焦評級行業國家隊建設,開啟了二次創業、轉段升級的新局面。
受取消強制評級、城投及房地產等發債主力存在發債困難等影響,國內評級行業市場空間呈萎縮趨勢,評級機構之間的級別、價格等競爭進入白熱化、市場秩序混亂。面對重重挑戰,大公國際應對市場沖擊、把準業務方向,聚焦評級主業開展特色化改革探索。推動“黨建領企”,總結提煉“十個導向”融入于公司經營管理;推動“技術立企”,探索建立以“深化基礎研究+創新評級理論+推進數字化評級+提升風險預警能力和手段”為核心的技術研究體系;推動“人才強企”,抓好三個隊伍建設,改革完善職務薪酬體系、推動“三能機制”建設、開展“五個一百進大公”培訓;推動“質量穩企”,連續推行評級質量提升與鞏固提升三年行動,制定評級質量控制制度、評級質量檢驗辦法等制度,全面壓降質量問題率;推動“合規護企”,建立健全業務防火墻,動態完善合規制度體系,加強涉訴案件跟蹤,妥善化解歷史遺留風險。
2021年,大公國際主動求變、提前布局,設立大公低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低碳),成為首批通過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注冊的評估認證機構之一。借助豐富的評級業務經驗,大公低碳搭建形成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推出專業可信的行業標準,積極參與綠金委等監管的專項課題并多次獲獎。隨著綠色產業的快速發展,大公低碳圍繞企業、金融機構、政府等不同客戶需求謀求業務創新,在綠色金融咨詢、低碳發展解決方案等方面取得突破,產品矩陣擴圍升級。2023年,大公低碳被央視“品質中國”認定為綠色認證與雙碳咨詢行業合作伙伴。
推動提升金融服務核心競爭力
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立業之本。中國國新圍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使命,改革、調整、優化金融工具手段,積極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務。
作為國有資本運營金融服務平臺,國新資本圍繞國有龍頭企業產業鏈部署金融服務鏈,助力央企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實現提供金融服務近7000億元,持續保持零逾期、零不良、零違規、零投訴“四個零”的優異成績。同時,牢固樹立效率效益導向,鞏固拓展三項制度改革成果,推動凈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保持在先進水平。2023年末,國新資本實現利潤總額20.67億元,同比增長19.08%;實現凈資產收益率9.15%,同比提升0.39個百分點;實現全員勞動生產率1304萬元/人,同比增長14.52%,
國新財務公司圍繞“打造一流的服務國有資本運營的財務公司”發展目標,從拓展業務資源、優化公司治理、加強風險防控等多個層面部署工作舉措,著力促進“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和“輔助集團財務管控”兩項核心職能有效發揮。2023年,國新財務公司日均吸收存款同比增長9.57%,全口徑資金集中度同比提高6.57%,日均貸款規模同比增長17.48%,年化投資收益率高于市場平均收益率34個BP;成功上線統一支付結算系統,有效提升集團付款效率和支付安全,可監控賬戶數較年初提高82.46%,銀行賬戶可視率達100%。
大公國際用好國企改革“關鍵一招”,多項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夯實了評級行業國家隊建設的“底氣”。2023年,大公國際業務收入、市場人員人均創收均創歷史新高;在中保資協信用評級機構排名、企業債信用評級機構排名均提升2位次;申報交易所等外部18項課題、7項獲獎,并獲“卓越組織機構獎”,實現所申報監管機構的全覆蓋;支持180家國有企業成功發行4610億元債券,包括全國首單ABS、知識產權類科創票據等創新產品,在戰略性新興領域形成助力江蘇核電創新融資等典型案例;大公低碳通過綠色認證,助力7家企業發行66.5億元可持續債券。
新征程,新發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工作的目標任務,為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國新將繼續胸懷“國之大者”,深化提升金融服務核心競爭力,助力暢通各類資本要素進入實體經濟渠道,積極調動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進一步強化以金融服務踐行國有資本運營使命的擔當作為,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